畢業已久,加上以前大學拉丁美洲歷史課沒有上的很深入,最近跟朋友討論到各大古文明時,我腦袋一片空白,甚至忘記我去過的金字塔們,到底是馬雅還是阿茲特克?

這怎麼可以!

在網路上看到這句話【Latin America is a huge melting pot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digenous, African and European people make up the bulk of this culture.】歷史真的是很複雜但又值得我們探討、和現代社會比較的議題呢

於是我開始了這個計畫,幫自己學習拉丁美洲各國歷史,從南美洲一路寫上來,寫過我就會記得了!

絕對是個漫長的計畫~還有好多歌和旅遊文想寫

資料可能是各個網站或維基百科,參考內容會超連結或放在最後面

1654193496066.jpg


【阿根廷】  UTC-3   國碼+54   電壓 220 V 50 Hz   網站縮寫 .ar

3c54c432-e766-4cdd-9996-91a0a989749d.jpg

是我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第一個印象

小時候移民阿根廷的親戚回台灣探親時,每次跟表舅出門,聽他講話我會誤以為自己一秒去到拉丁美洲。也就是那時認識了【阿根廷】和【聽起來很有節奏、好像很熱情的西班牙語】

 

為什麼叫阿根廷?

先跳出來~我們都知道「Formosa」,是葡萄牙人認為台灣是「美麗的小島」而給名的,世界上也不只一個formosa。但你知道為什麼「台灣」叫「台灣」嗎? 

「臺灣」名稱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台窩灣社(Tayouan),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屬於大武壠頭社的附屬部落之一。荷蘭人來臺時便隨此名稱呼,並音寫成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來墾的閩南人依閩南語譯寫為漢字「大員(Tāi-uân)」、「大苑(Tāi-uán)」、「臺員(Tâi-uân)」、「大灣(Tāi-uân)」或「臺窩灣(Tâi-o-uân)」等名稱,最後在清治時期定名為「臺灣(Tâi-uân)」直到現在

 

當我認識一個國家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是否有特別的含意?

阿根廷的含意是【銀河邊的土地】【 Virreinato del Río de la Plata】【Land Beside the Silvery River

Portuguese explorer called Lopo Homem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associate this territory with silver, marking it on a map in 1554 as “Terra Argentea” – Land of Silver. The route of this is the Latin term “argentum” meaning silver.

The first mention of the name Argentina appeared in a poem in Spain in 1602, and subsequently in 1776, the area which would now comprise of Argentina, Paraguay, Bolivia and Uruguay was officially named the Virreinato del Río de la Plata, or the Viceroyalty of the Rio de la Plata. When the country’s constitution was written in 1826, the country was called 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and remains so today. So there you have it! Now you know how Argentina got its name.

葡萄牙探險家 Lopo Homem 在1554年時把阿根廷標註為「白銀之地」,拉丁語是「argentum」,之後一路演變為現在說的「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根廷國旗

Flag_of_Argentina.svg.png

(下面 獨立運動時期 會提到)

1807年時,身穿藍、白軍服的阿根廷士兵擊退了殖民軍,人們為了紀念這次的勝利,於是在以軍服的兩種顏色成為國旗

1810年5月25日的一個陰天時舉行的獨立會議中,突然陽光露臉,該太陽被人認為是吉兆,稱該太陽為「五月太陽

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正式將該旗成為代表國家的旗幟,但國旗只由兩間藍色和一間的白色組成,象徵了「公正及正義

1818年太陽加入國旗之中,最終形成了現今的阿根廷國旗 

 

阿根廷官方語言

西班牙語

 

阿根廷人種組成

阿根廷人口約4091萬(估計)。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占95%,多屬義大利和西班牙後裔。印第安人口60.03萬,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馬普切人(Mapuche)(2005年印第安人口普查)

 

阿根廷人口

• 人口 2019年估計
45,035,000(第31名)
• 密度
14.4人/平方公里(第212名) 感受不出來的話~台灣是641.35人/平方公里

 

阿根廷人均GDP

• 總計  2022年估計
5,642.77億美元 (第21名)
• 人均
12,187美元 (第49名)

 

阿根廷政治體制

阿根廷共和國是位於南美洲南部的一個由23個省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的總統制 聯邦共和制國家

 

阿根廷宗教

79.6% 基督教
62.9% 天主教
15.3% 新教
1.4% 其餘基督教派
19.2% 無宗教
1.2% 其他

 

阿根廷地理、氣候 

阿根廷國土邊界線總長25728公里,面積約278萬平方公里,為南美洲第2大國,世界排名第8 

阿根廷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梅希卡納山。最高點為Aconcagua,海拔6964米,也是南美洲最高峰,山地面積占全國面積的30%

Río Paraná,為南美第二大河,全長4700公里。Laguna Mar Chiquita,為阿根廷最大湖泊,為內流鹽湖

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中部屬亞溫帶沙漠氣候,南部為海洋性氣候 

阿根廷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等。 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22%

 

阿根廷國花: 雞冠刺桐

220px-Erythrina_crista-galli2.jpg

雞冠刺桐,又稱賽波樹(Ceibo),是阿根廷烏拉圭的國花,以及美國洛杉磯的市樹

據說早期的阿根廷常遭水災,可是只要有雞冠刺桐的地方,就不會被洪水淹沒。因此,人們就把它看成是保護神的化身

 

阿根廷國鳥: 棕灶鳥(學名:Furnarius rufus)

220px-Flickr_-_Dario_Sanches_-_JOÃO-DE-BARRO_(Furnarius_rufus)_(3).jpg

南美洲東部一種大型的灶鳥。它們棲息在次生叢林、草坪及農地,也會走到人類居住的地方。分佈在巴西東部、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和阿根廷北和中部。阿根廷人認為棕灶鳥築巢獨俱特色,外型相似「麵包烤爐」,讚賞其「建築技藝」高超,並喻其為麵包師

PS 大多數鳥類的巢穴都使用嫩枝搭建,四面通風,南美洲的棕灶鳥則是在樹上建造土窩

 

阿根廷各大時期

前哥倫布時期

16世紀-印地安時期: 印加帝國 1438-1572

印加分布地區: 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主體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的締造者

375px-Tawantinsuyu_(orthographic_projection).svg.png

以目前調查來說阿根廷有35族,在 2010 年人口普查中,955,032 名阿根廷人宣稱自己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第一代後裔,佔總人口的 2.38%,許多阿根廷人也認為至少有一個土著祖先。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進行的一項基因研究2011 年的研究,在 320 名抽樣的阿根廷人中,超過 56% 的人在一個親代血統中至少有一個土著祖先,大約 11% 在兩個親代血統中都有土著祖先

 

殖民時期

Portrait_of_Amerigo_Vespucci.jpg

佛羅倫斯商人Amerigo Vespucci1502年發現阿根廷

solis_diaz_juan.gif

探險家Juan Díaz de Solís1516年1536年抵達這裡,建立殖民地

Governorate of New Andalusia (1534-1542)

1580年西班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建立殖民地 ,當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劃歸【亞松森】管轄,阿根廷西北部劃歸【智利都督區】管轄

Governorate of the Río de la Plata (1549-1776)

1776年西班牙設置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區

Royal Audiencia of Buenos Aires (1661-1671), (1759-1788年), Virreinato del Río de la Plata (1776–1814)

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菲律賓等地
秘魯總督轄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獨立運動時期

18061807年,英國軍隊兩次入侵拉普拉塔地區,均失敗,但也鼓舞了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和爭取獨立的鬥爭

1808年拿破侖一世入侵西班牙,這成為阿根廷人民爭取獨立的良好時機。1810年5月25日,在革命領袖Mariano MorenoManuel Belgrano等人領導下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 

1810年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推翻了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長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包括現在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喪失了宗主國的支持,這個時期很多拉丁國家宣布獨立。當年5月13日,一批英國軍隊登陸蒙得維的亞 (烏拉圭首都兼蒙特維多省首府)。5月25日,政務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立臨時政府 

1816年7月9日在圖庫曼召開國民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 

 

內戰時期

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後,集權派聯邦派的鬥爭激烈

1826年2月7日,集權派Bernardino Rivadavia被選為拉普拉塔聯合省第一任總統,但遭到聯邦派的激烈反對1827年6月28日,他被迫辭職

220px-General_Juan_Manuel_de_Rosas.png

1829年1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司令Juan Manuel de Rosas聯邦派支持下,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但他卻在1835年強迫省立法會議授予他「無限權力」,建立了阿根廷歷史上最殘酷的獨裁統治 (他統治的時期被稱為羅薩斯時代。他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智利殖民地總督Domingo Ortiz de Rozas的曾侄孫,他同時也是$20紙鈔上的紀念人物)

1845年11月20日Vuelta de Obligado 戰役,羅薩斯政府禁止在內陸河流上航行 (此為對外貿易唯一通道),加強布宜諾斯艾利斯海關。而長期以來,英國一直要求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上自由航行,以出售他們的產品。由於這場爭端,1845年9月18日,英法艦隊封鎖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港,最後英法聯軍設法強行向北繼續前進,取得了勝利。但...之後語英法預期的商業城國相差甚遠,侵略軍和船隻“飽受飢餓、火災、壞血病和氣餒的折磨”,不得不返回蒙得維的亞。

而其他國家,智利巴西減少了他們的對羅薩斯政權的敵意,並暫時轉向了邦派。甚至一些一神論者(羅薩斯的傳統敵人)也被感動了,馬蒂亞諾·奇拉維特上校提出加入聯邦軍隊

1852年2月3日,Rosas政權被聯邦派Justo José de Urquiza所推翻,並主持召開聖菲制憲會議

1853年5月1日制定阿根廷國家憲法,建立了阿根廷邦聯共和國

1854年2月13日,Justo José de Urquiza被選為阿根廷邦聯總統,不久把首都遷往巴拉那 

BUT 布宜諾斯艾利斯集權派不承認巴拉那政權,於是阿根廷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220px-Bartolomé_Mitre_01.jpg

1861年集權派首領Bartolomé Mitre率軍打敗Justo José de Urquiza。次年,他當選為總統,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臨時首都,阿根廷正式成為統一國家,他同時也是$2紙鈔上的紀念人物

1880年9月布宜諾斯艾利斯被定為共和國永久首都 

 

共和國時期1880年-1930年間

sarmiento_domingo.jpg

19世紀中,在當時的總統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Albarracín的鼓勵下,歐洲大批移民抵達阿根廷,他同時也是$50紙鈔上的紀念人物 

阿根廷接收了大量義大利移民,占整個後殖民時期移民的44.9%,比包括西班牙(占31.5%)在內的其他各國都多。1996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義大利裔阿根廷人的數量在1580萬左右,而阿根廷總人口為3450萬,意味著阿根廷全國45.5%的人口都有義大利血統

 

*Conquista del desierto 第二次荒漠遠征

前面提到前幾年阿根廷普查有35族,以前更多,並不是只有印加!

因此當時的政府在1878年至1885年間組織一個軍事行動,將領土擴張到馬普切人、蘭蓋爾人、德烏埃爾切人等(指中西部邊境的部落)控制的區域。傳統的阿根廷官方立場認為這是壯舉和合法戰爭,是為了在從西班牙帝國繼承的領土上有效行使主權;阿根廷政治家和記者控訴這應被視為阿根廷軍隊犯下的「反人類罪」

馬普切、蘭蓋爾、德烏埃爾切等被社會傳統立場認為是阿根廷「新印加人」( 馬普切語 「Huinca」,在馬普切語裡,指的是白色的印加侵略者,歷史上,印加人曾入侵馬普切,印加人被視為侵略者)

 

1916-1930 年的時期被稱為激進階段 (Etapa Radical)

1929年,根據世界標準,阿根廷是一個富裕國家。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大蕭條,1929年,阿根廷的繁榮結束。

1930年,阿根廷爆發由阿根廷愛國組織支持的軍事政變

軍事政變1930-1943年,直到1943年6月4日,一個和軍隊秘密結盟的組織,聯合一些官員在阿根廷總統府集合,要求總統下台。威脅下,總統宣布辭職。

 

庇隆時期

Museo_del_Bicentenario_-__Retrato_de_Juan_Domingo_Perón_y_Eva_Duarte_,_Numa_Ayrinhac.jpg

1946年,將軍Juan Domingo Perón成為總統。他的民粹思想成為庇隆主義。他和妻子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並列為裴隆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

1943年至1946年間,庇隆關閉110家出版商,建立審查制度,工會組織數量和政府活動增加 

他的政府遵循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並且嘗試著減少對於其他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並擴大政府花費,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從1948年初至1950年初,比索貶值70%,甚至1951年,通貨膨脹率達到50% 

總體意識形態被描述為「一種模糊的混合民族主義和勞工主義」或民粹主義

讀到這,各位不知道有沒有去過士林FIESTA餐廳? 裡面有位駐唱的爺爺,什麼風格的歌都能彈出自己味道,我第一次聽到民歌版的bachata歌,真的驚呆超佩服。他說自己就是因為對庇隆時期統治感到失望,才移民台灣的,活化石來著! 當真正了解歷史時,你能更體會到更多人的人生啊

 

二次世界大戰後 (1955-1976年)

1955年解放革命 (Revolución Libertadora)。1955 年 6 月 16 日,30架阿根廷海軍和空軍飛機,轟炸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主要廣場 五月廣場,造成 300 多名平民死亡,數百人受傷。至今仍然是阿根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中襲擊

1955 年9 月 16 日,由Eduardo Ernesto Lonardi Doucet 將軍、Pedro Eugenio Aramburu將軍和Isaac Rojas上將籌畫的軍事政變推翻了庇隆,並建立了臨時政府,稱為「九月起義」

Revolución Libertadora之後,Juan Domingo Perón和他的追隨者被指控犯有叛國罪,而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的遺體被秘密轉移到意大利,並以假身份埋葬在米蘭的一個墓地

然而庇隆主義沒有消失,軍事政變後,軍隊內出現分歧,所謂的Azules(藍軍)贊成允許庇隆主義候選人有限程度地參政治,並保持合法性,而科羅拉多人(紅軍)則採取強硬立場,反對他們和其他左翼團體 

庇隆於1973年結束流亡回國

1975年開始,阿根廷反共聯盟的極右翼團體以游擊戰為方式,以一般罪行為藉口,去消減意識形態相左的對手。當時的總統伊莎貝爾委任了Jorge Rafaél Videla為阿根廷陸軍的指揮官,同年,魏地拉表示:「在必要範圍內,我們必須殺儘可能多的人,以恢復阿根廷的安全。」

1976年Emilio Eduardo Massera推翻伊莎貝爾,建立一個更為保守的軍事集團 (1976-1983年被稱骯髒戰爭時期)

1979年1月5日,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文章,宣稱在拉丁美洲失蹤的人口數已達30,000人

1982年4月2日 - 6月14日福克蘭戰爭,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英語)/馬爾維納斯群島(略早由法國探險家命名)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局部戰爭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戰爭中失敗,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導致了Leopoldo Fortunato Galtieri Castelli上將的軍政府倒台。在英國,伴隨著戰爭而來的【強烈愛國主義情緒】,加強了柴契爾為首的政府的權威,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選。這場戰爭在英國─阿根廷關係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並且成為不少書籍、電影和歌曲的題材

1983年12月10日,Raúl Ricardo Alfonsín Foulkes上台執政,同年12月17日,他宣布組成失蹤人口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在過去近八年間於軍政府統治下所失蹤的阿根廷人。雖然阿根廷的人權團體認為有30,000人失蹤,但官方委員會僅持有7,158人的案件記錄。他也開始懲處在骯髒戰爭時期犯「反人類罪行」的軍人集團,但在軍方壓力下,他也制定停止追究法和義務服從法,停止檢舉系統,阿根廷同智利和巴西的關係得到修補,通貨膨脹卻更甚以往,人均收入一跌再跌

1989年庇隆黨人Carlos Saúl Menem Akil競選中獲勝,他擁抱新自由主義,固定匯率、放開商業管制、實行私有化,並拆除貿易壁壘,暫時重振經濟。好景不長,20世紀末的外國金融危機暴露出匯率缺乏彈性、嚴重依賴外資的弊端,引發外資撤出、出口崩潰、大量企業破產的危局

1999年激進黨人Fernando de la Rúa Bruno在選舉中重奪執政權

2000年,經濟持續惡化,2001年12月的暴亂迫使Fernando de la Rúa Bruno辭職,國會內部選舉並任命Eduardo Alberto Duhalde Maldonado為臨時代理總統,他廢除了固定匯率體系

2002年左派正義黨候選人Néstor Carlos Kirchner當選總統,他實行【新凱因斯主義經濟學 Neo-Keynesian economics】,主張在蕭條時採用擴張性政策刺激經濟,在繁榮時採用緊縮性政策抑制經濟,以求讓經濟平穩發展

Presidente_Nestor_Kirchner_(cropped).jpg

在他的治理下,阿根廷償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廢除了停止追究法和義務服從法,並恢復對人權紀錄不良的軍官的整肅。面對天文數字的違約債務,政府主導了兩次債務重組

2007年底,他宣布將不競選連任,並幫助其妻,參議員Cristina Elisabet Fernández Wilhem de Kirchner參選總統。

Cristina Elisabet Fernández Wilhem de Kirchner於2007年10月的總統大選中以46.29%的票數當選,是阿根廷第一位民主選舉產生的女總統

220px-Cristinakirchnermensaje2010.jpg

他們倆位的統治也被稱為「基什內爾主義Kirchnerism」,最突出的目標之一是加強阿根廷與拉丁美洲國家的關係,並建立南美經濟軸心。也奉行工業主義的經濟政策,並反對新自由主義政策

 

阿根廷國定假日

Año Nuevo 1月1日 新年

Carnaval 嘉年華 通常在二或三月

Viernes Santo: fecha variable 聖周 通常在四月第一周

Día del Veterano y de los Caídos en la Guerra de Malvinas 紀念退伍軍人和馬爾維納斯戰爭中的陣亡者日 4月2日 (紀念1982年4月2日 - 6月14日的福克蘭戰爭)

Día Nacional de la Memoria por la Verdad y la Justicia 3月24日 國家真相與正義紀念日  (紀念1976/3/24骯髒戰爭時期喪命的同胞)

Día del Trabajo 5月1日 勞動節 

Día de la Revolución de Mayo 5月25日 五月革命 (紀念1810/5/25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 )

Día de la Bandera y Paso a la Inmortalidad del General Manuel Belgrano 6月20日 國旗日和紀念Manuel Belgrano將軍日 (紀念阿根廷獨立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他也是國旗的創造者,同時也是$10紙鈔上的紀念人物)

Argentin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7月9日 獨立日 (紀念1816/7/9拉普拉塔聯合省獨立 )

Paso a la inmortalidad del General José de San Martín 8月17日 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紀念日,他也被視為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國父 (紀念何塞·德·聖馬丁之死,他的戰役對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具有決定性意義,同時也是$5紙鈔上的紀念人物)

220px-Retrato_más_canónico_de_José_de_San_Martín.jpg

PS 拿破崙戰敗後,軍事衝突讓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相繼出現,其中包含墨西哥的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José María Morelos,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José de San Martín以及委內瑞拉人Simón Bolívar脫穎而出

何塞·德·聖馬丁是南美洲獨立「非常非常重要」的影響人物,許多國家都會提到他,他的名言 “Seamos libres y lo demás no importa nada 讓我們自由吧,其他都不重要”,是阿根廷軍官和政治家,解放阿根廷、智利和秘魯

他先在阿根廷庫約省建立一支軍隊——安第斯軍隊,帶領軍隊從安第斯山脈穿越到智利,在查卡布科戰役和邁普戰役(1818 年)中取得勝利,將智利從保皇黨統治中解放出來。然後航行到秘魯利馬的西班牙據點。1822 年 7 月 26 日,在與Simón Bolívar在厄瓜多爾瓜亞基爾舉行閉門會議後, Simón Bolívar 接管了全面解放秘魯的任務。他則在1824 年移居法國

Día de la Soberanía Nacional 11月20日 國家主權日 (紀念1845/11/20Vuelta de Obligado的防禦,阿根廷人成功擊退了英法軍隊的進攻)

Día de 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 12月8日 聖母無染原罪日

Navidad 12月25日 聖誕節

 

阿根廷貨幣: 披索 ARS

20-peso.jpg

今天匯率(2022/6/6) 披索 : 台幣=1 : 0.24

紙幣的正面描繪不同人物,左上右下各寫著一樣的面額數字,背面是不同的風景和兩組簽名 

面額有 2、5、10、20、50、100 、200、500、1000

PS 雖然它的單位是披索,卻是使用「$」的符號

2022/06/30補上

 2016年後新發行的紙鈔都被動物取代,例如200、500、1000,上面是南露脊鯨、美洲豹和棕灶鳥。當時中央銀行稱,印有本土動物圖案的紙鈔,是為了「尋找一個讓所有阿根廷人都能感受到代表性的匯合點」,不過也被質疑是刻意排除與國家身份和歷史相關的人物。

因此今年公布了新版,阿根廷中央銀行公開的新版紙鈔,把被動物取代的阿根廷歷史人物重新印回鈔票上,也首次實施「性別平等」標準,特別選了歷史上重要的3名女性和3名男性,包括著名的阿根廷建國將軍聖馬丁(被放到最高面額1000披索上)、阿根廷國母伊娃.裴隆重新回鍋100披索 

 

fqi6s2l6edkjlx7dwdopowwrqvwzn8.jpg

來源

 

阿根廷代表: 探戈

4e409214bffe5bb2738bcb2560dc55b6.jpg

一種阿根廷雙人舞蹈。起源於阿根廷,最初由非洲牧童所發明,後來受到佛朗明哥和義大利舞蹈的影響,於十九世紀時盛行於南美洲。探戈起源於情人之間的秘密舞蹈,男士跳舞時都佩帶短刀,現在雖然不佩帶短刀,但舞蹈者必須表情嚴肅,表現出東張西望,提防被人發現的表情。其他種舞蹈跳舞時都要面帶微笑,只有探戈不能笑

代表人物: 探戈之王Carlos Gardel

 

 

阿根廷西班牙語

阿根廷西文的口音受到義大利移民的影響,聽起來跟義文有點像,重音位置很特別,我需要很認真聽才能懂。正統阿式西語的發源地是Río de la Plata,這種西語稱為español rioplatense

地理上越越靠近智利的地方,受到智利口音越明顯,會把ll和y發成「沙」,主要是受到20世紀智利移民帶來的智利口音的影響。離智利越的地方,受到正統español rioplatense特徵越明顯,比如用Voseo。中間的地方嘛...看個人喜好使用

Voseo:一般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不太用「tú 你」,通常都用「usted 您」,除非真的比較熟才能用「tú 你」,他們也不太用「vosotros 你們」,大部分都只用「ustedes 您們」

阿根廷會使用vos代替tú, 看起來像vosotros的變化型

Yo soy

Vos sois(sois沒有i以外的母音,所以不變)

Usted es

Nosotros somos

Vosotros sois

Ustedes son

 

Yo hablo

Vos hablás ( habláis去掉i)

Usted habla

Nosotros hablamos

Vosotros habláis

Ustedes hablan

 

另外~ 在阿根廷靠近巴西的地方,如Misiones 米西奧內斯省省,西班牙語受到很多葡萄牙語的影響,當地人稱為portuñol(葡西混合文)

如果有人跟你說:Soy porteño,代表他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從「puerto 港口」這個字演變而來。布宜諾斯艾利斯,因為寬闊的林蔭大道、新藝術風格的建築、鵝卵石街道和路邊咖啡館,經常被視為「南美的巴黎」

 

阿根廷俚語

俚語內容大部份來自拉美放送局的文章,詳細例句可以看他的文章

Lunfardo (Buenos Aires slang) 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俚語

che (受到巴拉圭guaraní 瓜拉尼語語的影響,類似巴拉圭的客語或台語)在guaraní 是「我」,「我的」。在阿式西語裡當作「感嘆詞」類似 ¡oye!、¡hombre!

Tener mala leche (have bad luck)  運氣不好   (西班牙 Eres la leche= Eres buen en algo)

Se le saltó la ficha (To reveal one's true colors)   露出真面目 

Cara rota (A shameless or rude person) 厚臉皮或是粗魯的人    (=Cara dura)

Estar en el horno  (To be in a bad situation) 情況很糟

Buena onda (Good vibe)  酷    (墨西哥 ¿Qué onda? 很熟的人用的=¿Qué tal?)

Tener fiaca  (To be lazy)  偷懶   (=Estoy perezoso)

 

用字都來自阿根廷文化部的網頁

Afanar=robar 偷竊,但其實在其他國家有勤奮努力的意思

Biaba: paliza. Del italiano. Refería al alimento que se daba comer a los animales.

Bondi=colectivo  公車

Chabón=chambón 笨手笨腳的人

Changa 小生意 小買賣

Chamuyar 談話 說服能力 

Facha=rostro. 臉,源自義大利語 "faccia"

Fiaca= desgano, pereza. 不情願 懶惰,源自義大利語 "fiacca"

Groso= importante, grande. 重要的 大的,源自葡萄牙語 "grosso" 

Guita:=dinero, moneda.錢 硬幣

Laburo= trabajo 工作,源自義大利語 "lavoro"

Malandra= delincuente 罪犯 ,源自西班牙語 "malandrín".

Matina= mañana 明天,源自義大利語 "mattina".

Mina = mujer, chica. 女人 女孩,源自義大利語 ’’jergal''

Morfar = comer. 吃 源自義大利語 "morfa" (boca)

Pibe = niño, joven. 男孩 年輕人,源自義大利語 "pivetto"  

Pilcha= ropa. 衣服,源自阿勞卡尼亞語 "pilcha" (arruga) 

Quilombo= lío, desorden 很亂 很沒秩序

Trucho = astuto, falso, falto de calidad. 虛假 缺乏內涵,源自西班牙語 "trucha" ( 狡猾的人, 奸詐的人).  

Tuje= buena suerte  祝你好運, 源自意第緒語 "tujes" 

Yeca= experiencia 經驗,源自西班牙語 "calle" 

Yuta=policía. 警察,,源自義大利語 "yusta", 指帶來正義的人

Cana=policía o carcel  指警察或監獄

 

 

目前想到能寫的就是這些了,你還有想知道的嗎?

 


參考資料: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Y NAMES

阿根廷國旗

http://www.ifuun.com/a2019113021569679/

Voseo

Argentina 阿根廷比索紙幣

阿根廷

阿根廷歷史

雞冠刺桐

Guerras de independencia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荷西·德·聖馬丁

Días festivos en Buenos Aires  

 breve historia de Argentina

Lunfardo: conocé de dónde vienen muchas de las palabras que usamos a diario

arrow
arrow

    Cata Viva 拉丁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