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無法說服客戶,就混淆客戶 

沒錯,每次看到行銷用語我心裡就是這種想法

: 你這個CVR還不錯,但受眾、Traffic 如果更大,PV更大,CPC會更好...... (能不能好好說話!!)

這些用語聽起來很厲害,其實不難

來介紹一下,順便幫自己複習~

 


先有個概念 

CR(Conversation Rate)  轉換率  = ( 廣告轉換次數 / 廣告點擊次數 ) * 100%

 

CPC(Cost Per Click)  單次點擊成本

=廣告總成本 / 廣告點擊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 / 獲得的350次點擊,每次點擊費用為10.0

 

CVR(Conversation Rate)  轉換率/轉化率 (點擊廣告後,訂單的成交率)

如果有設置CVR,成交率不好 (通常是B2C),要好好檢視為什麼廣告能吸引人點,但網站卻留不住人? 是網站太醜、價格太高還是步驟太複雜?

PS 轉換率越高當然越好,但分母也很重要。如果一則廣告CVR 70%,訂單成交數 140 / 廣告點擊次數 200,另一則廣告CVR 80%,訂單成交數 3 / 廣告點擊次數 5,你會留下哪一則廣告?

=訂單成交次數 / 廣告點擊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70人因廣告購買 / 獲得的350次點擊,每次點擊費用為0.2,也就是2% 

*電商平均1-2%

 

CPA(Cost Per Action)  每一次「特定行動」的成本、一筆訂單取得成本

Action 可以是一個讚、一次廣告點擊… B2C通常是註冊會員、一筆成交

使用這個方式出價要很小心,受眾有做出行動才要付費,聽起來很划算吧?

不! CPA出價只能比賣家的出價還低 

投廣告是越多顧客點擊,廣告費越便宜,沒人點,價錢就會一直很高。除非曝光幾乎都有被點擊 (舊的廣告受眾夠多,才適合用這方法) 不然廣告商賺不到,為什麼要幫賣家曝光?

=單次點擊成本CPC / 點擊廣告後,訂單的成交率CVR

=廣告總成本 / 廣告轉換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70人因廣告購買

=單次點擊成本10.0 / 點擊廣告後,訂單的成交率0.2,每次特定行動成本為50元

=廣告總成本3500 / 廣告轉換次數70,每次特定行動成本為50元

 

CPM(Cost Per Mille / Thousand Impression)  每千次曝光成本

出價越高的字,越競爭

=廣告總成本 / 曝光次數 *1000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70人因廣告購買,假如曝光20000次

廣告總成本3500 / 曝光次數20000 *1000,每千次曝光為175元

 

CTR(Cost Through Rate)  廣告點擊率

如果有設置CTR,廣告點擊率不好,要好好檢視為什麼廣告無法吸引人點? 是素材太醜、標題、文案不吸引人? (跟CVR相反,CVR 該檢視的是網站體驗)

PS 有的廣告商能看重複/不重複 CTR,我們要追求的是不重複的,若是重複的過高,可能可以做個A/B TEST,測試看看該怎麼改善

=廣告點擊次數 / 廣告曝光次數 *100%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70人因廣告購買,假如曝光20000次

廣告點擊次數350 / 廣告曝光次數20000 *100%,廣告點擊率為1%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獲得一位新客戶平均成本

企業獲取每一位新客戶所花費的金額

=行銷總費用 / 客戶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假設還有其他行銷費用1500,確定購買客戶10人

廣告總成本5000 / 確定購買客戶10,每位客戶平均為500元 

 

CPI(Cost Per Install)  安裝程式成本

企業讓每一位新客戶安裝特定程式所花費的金額。如果投放CPI廣告,廣告商將會在用戶安裝程式時收取費用

=行銷總費用 / 下載量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假如獲得50次程式下載量

廣告總成本3500 / 50次下載量,每次下載平均為70元 

 

CPL(Cost Per Lead)  每筆名單成本

以獲得潛在客戶名單為主

=廣告總成本 / 名單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假如獲得100筆名單

廣告總成本3500 / 100筆名單,每筆名單平均為35元 

 

CPE(Cost Per Engagement)  每次互動成本

企業與客戶互動所產生的花費,互動包括滑動廣告、完整觀看廣告,或是直接聯繫…

=行銷總費用 / 互動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互動,點擊+觀看+留言…

廣告總成本3500 / 350互動次數,每次互動平均為10元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次回覆成本

企業獲得用戶回饋所產生的花費,回饋包括留下評論、完成問卷、給評價…

=行銷總費用 / 回覆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回覆,評論+問卷+評價…

廣告總成本3500 / 350回覆次數,每筆回覆平均為10元 

 

CPV(Cost Per View)  每次觀看成本

企業在用戶每次觀看影片所產生的花費 

有些平台,相同IP在24小時內只計費一次。另外,不同平台對用戶的觀看時間也會不同,正常是用戶觀看至少5-10秒才算

=行銷總費用 / 觀看次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觀看

廣告總成本3500 / 350觀看次數,每次觀看平均為10元

 

假如用每千次出價

投放一則廣告,我出價500元,曝光了3500次,獲得的350次觀看

曝光費用 (曝光3500 / 1000) * 出價500 =1750,總曝光費用為1750元;

每次觀看 總曝光費用1750/ 350次觀看 =5,每次觀看平均為5元

 

CPP(Customer Per Purchase)  單次購買成本 

*ASP(Average Selling Price)每筆訂單平均金額

每位客戶確認一筆訂單所花費的金額。只有在賣家有特殊需求,或針對某些特殊行銷個案(在線產品銷售) 才會被用到

=行銷總費用 / 訂單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10筆訂單

廣告總成本3500 / 10筆訂單,每筆訂單銷售平均為350元 

 

CPS(Customer Per Sales)  一件物品銷售成本

每一位客戶確認一件物品所花費的金額。這種廣告適合需要精准的流量購物類、導購類、網址導航類的網站

=行銷總費用 / 物品數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客戶購買總數500件

廣告總成本3500 / 總數500件,每件物品銷售平均為7元 

 

ROAS(Return on AD Spending)  廣告投資報酬率 (注重在「營收」,還未扣除成本)

用來確認投廣告是否有效

=廣告帶來的營業額 / 廣告支出,再轉換為百分比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70人因廣告購買,假如營業額35000

廣告帶來的營業額35000 / 廣告支出3500,轉換為百分比,廣告投資報酬率為1000%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報酬率 (注重在「淨利」,已扣除成本)

用來確認整體是否有賺錢

=(營收-成本) / 總成本,再轉換為百分比

=淨利潤 / 淨支出,再轉換為百分比

假如

投放一則廣告,總預算3500、獲得的350次點擊、70人因廣告購買,假如營業額350000,人事、行政、產品成本200000

=(營收350000-成本(3500+200000)) / 總成本(3500+200000) ,轉換為百分比,投資報酬率為72%

=淨利潤(350000-(3500+200000) / 淨支出(3500+200000) ,轉換為百分比,投資報酬率為72%

*通常成品是固定的,如何降低廣告成本很重要,確認好投放目的、地區、時間、人群(客群為學生,投放中午、晚間、客群為媽媽,投放非凌晨時間…)

 

OPI(Operating Prot Index)  毛利率 

=毛利 / 總收入 *100%

毛利= 總收入-總成本(廣告、Email電子報、簡訊)

假如

某電商寄信給所有的會員,開信數3萬5000 / 會員共5萬,開信率是70%

收到的1000筆訂單 / 開信數3萬5000,轉換率是2.86%

假如總淨收入18萬5000,簡訊費用1萬 5000、折扣碼5萬,以及 EDM寄送費用5000,行銷總變動成本為7萬

連結財務指標,行銷總變動成本為7萬 / 1000筆訂單,每一筆的CPA 是 70 元,總淨收入18萬5000 / 1000筆訂單,每一筆平均賺185元

套入毛利率公式,18萬5000 - 7萬,毛利為11萬5000,再除上總收入18萬5000,毛利指數(OPI) 62,也就是62%

 

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  顧客終身價值

= (平均消費金額 – 平均變動成本) × 每年購買次數 × 留存年數

 


補充

開頭提到的那些還有

Traffic  流量

Impression  曝光

Click 點擊

PV (Page View)  頁面瀏覽次數

TA(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

UV (Unique Visitor) 獨立訪客 = UU (Unique User) 獨立訪客

RTB(Real Time Bidding)即時廣告競價機制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原創內容

PPC(Pay Per Click)點擊付費廣告

PPM (Pay Per Impression) 點擊曝光廣告

PPA (Pay Per Action) 點擊行動廣告 

Native Advertising  原生廣告

Retargeting  再行銷

Contextual Marketing 情境式行銷(情境式廣告、個人化廣告):再行銷的概念延伸。利用網路追蹤功能,蒐集使用者、訪客的網路使用足跡(點過哪些廣告、地理資訊、購買過什麼產品、放過什麼產品到購物車但沒有購買),並利用這些資訊,將相關或使用者可能有興趣的廣告再次投放給同一個人

Affiliate Marketing  聯盟行銷(媒體與部落客行銷)

Viral Marketing  病毒式行銷

CTA(Call To Action)行動呼籲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顧客關係管理

RWD (Responsive Web Design) 響應式網頁設計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尋引擎行銷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

SERP(Search Engine Result Page)搜尋引擎結果頁

UTM(Urchin Tracking Module)網頁追蹤參數

GTM(Google Tag Manager)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

GSC(Google Search Console)Google 網站管理員


 

arrow
arrow

    Cata Viva 拉丁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